◎ 何謂隨機教學法
隨機教學法為自然情境教學法的主要教學模式之一
自然情境教學法( milieu teaching procedure, Hart和Rogers-Warren於1978年提出)係指:在真實的環境中運用實際的對話方式,採用時間分散的訓練歷程,以兒童的興趣為主軸來進行語言的訓練 (Hart & Rogers-Warren,1978 ; Warren & Kaiser,1986 ; Warren & Gazdag,1990 ; Warren, Gazdag, Bambara, & Jones,1994) ;也就是說,要增進兒童的語言及溝通能力,必須要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進行教學,使兒童能將訓練的內容結合到生活經驗裡,易於類化與應用。
訓練內容的設計,則是以兒童有興趣的事物或活動為主,以加強其學習動機與專注力。
訓練的時間,則是彈性地、機動地分散在兒童日常生活的事件中,以自發性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其教學時間與教學次數是無法做硬性區隔的,教學者必須「伺機而動」。
自然情境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功能性的方法教導兒童使用語言;鼓勵兒童在適當的時間使用適當的語言 (Kaiser, et al., 1995; Kaiser & Hester,1994) 。
Rogers-Warren 和 Warren(1980) 指出,在自然情境教學法眾模式中,隨機教學法最廣受教學者採用。它具有自然情境教學法的主要特徵( Halle, Alpert, & Anderson, 1984; Hart & Rogers-Warren, 1978 ; Kaiser, Ostrosky, & Alpert, 1993; Kaiser, Yoder, & Keetz, 1992; Westling & Fox,1995 ; Yeh, 1994 )。
1. 在自然的環境中進行語言的教學,不論是在學校、家庭或社區;
2. 語言訓練的內容必須包含功能性語言;
3. 以兒童有興趣的主題為教學內容;
4. 涵蓋明確的教學目標;
5. 提供自然的反應結果;
6. 安排環境,提供兒童溝通的機會;
7. 訓練者應為兒童的重要關係人, 例如父母、老師或照顧者。
隨機教學法的主要特色為兒童主動參與 (child-initiated) 、依據兒童一連串的行為表現來進行,以及有效的增強兒童自然的使用語言( Miranda-Linne & Melin, 1992 )。 隨機教學法的一大優點,乃是使用自然情境中的增強物(包括實質的物品、口頭的讚美與肯定、給予協助等),能強化功能性語言的使用,有利於語言的發展( Miranda-Linne & Melin, 1992 )。 McGee 等人 (1985) 在隨機教學法與傳統訓練方法的比較研究中,提出了隨機教學法有別於傳統訓練方法的四個特性:
1. 兒童主動參與;通常針對其較喜歡的項目提出要求或做手勢動作。
2. 在活動的情境中進行,該環境涵蓋有趣的主題和自然發生的刺激。
3. 所使用的刺激是兒童自行選擇 (children-selected) 的項目,讓這些項目經由自然的 (contingent) 途徑成為增強物。
4. 依據兒童的主動反應, 促進語言精緻化的提示方式呈多元化。
以隨機教學法當作語言介入策略時,必須考量兒童的主動參與、反應表現的增強、在自然情境中教學等基本要素 (Hart &Risley, 1982) 。 Warren 和 Kaiser(1986) 指出了隨機教學法的四個要素:
1. 妥善安排一個可能促進兒童主動溝通的環境;
2. 選擇適合兒童能力、技巧與興趣的教學內容;
3. 以「詢問」加強回饋;
4. 增強兒童的溝通動機。
以發展的角度來說,隨機教學法應用了幾個有效的行為改變技巧, 如有關逐步養成 (shaping) 、功能性增強 (functional reinforcement) 等,確有其效果 (Kaiser, et al., 1992 ; Warren & Kaiser, 1985) 。
◎ 隨機教學法的使用步驟與範例
在操作上,首先須安排環境,以使兒童主動尋求協助或提出疑問。 例如:在架子上放一個玩具,兒童看到卻拿不到;當兒童以口語或肢體語言企圖得到該項玩具時,成人便以適當的語言線索對兒童作響應 (Warren & Kaiser, 1985) 。
Hart 和 Risley 舉出一個隨機教學法的實例 (Kuder, 1997) :
兒童(指著蠟筆盒,看著成人並說):顏料( colors )
成人(集中註意於兒童身上):你要什麼?
兒童:要顏料 (want color) 。
成人(示範):說,我要顏料 (Iwant colors) 。
兒童:我要顏料。
成人(給予兒童蠟筆):很好,這是顏料。
在上述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隨機教學法的特性與要素,亦即成人先妥善的安排一個可能促進兒童主動溝通的環境 -- 將兒童喜歡的物品(如:蠟筆)擺設在日常生活環境當中,使兒童無法自行拿到;等待兒童的主動參與 -- 提出口語或肢體動作的要求;當兒童提出要求時,物品本身則成為兒童自行選擇的一項刺激 -- 隨即成為增強兒童溝通動機的增強物;教學活動以自然的對話進行互動 -- 此時教學者以「詢問」加強回饋,並根據兒童在對話中的反應,給予適合其能力、溝通技巧與興趣的教學內容;當兒童達成教學目標時(如:正確的說出「我要顏料」),教學者給予兒童增強物,同時完成了一次簡易而成功的隨機教學活動。 在一系列的研究之後, Hart 和 Risley 兩位學者於 1982 年,將隨機教學法的應用以及相關事項,寫成了一本使用手冊,明確地指出隨機教學法包含九大步驟,並列舉出一些情境與範例,使隨機教學法更加系統化與具體化的呈現出來, 茲將其九大步驟與參考範例說明於下。
一、 使用步驟
隨機教學法依據其教學理念、特性與要素等內涵,發展出下列九個實施步驟 (Hart & Risley, 1982) ,分別為:
1. 情境 (setting) : 該情境需包含具吸引力和適當的物品及活動,讓人想要去談論。
2. 教學者 (teacher) : 該成人必須是兒童的重要他人,能夠給予兒童協助或做某些決定。
3. 行動 (action) : 成人在等待兒童的主動對話時,可以在兒童身邊或其他地方忙一些事情。
4. 開始 (initiation) :當兒童開始主動說話時,成人必須注視其眼睛,給予微笑並專注其話題。
5. 確認 (verification) :如果成人不確定兒童的談論主題為何,可詢問之。
6. 擴展問題 (elaboration request) :成人加強兒童語言的擴展與提升。
7. 提示 (prompt) :當兒童無法回答,說『我不知道』或回答不正確時,則成人給予提示。
8. 示範 (model) :當兒童還是無法回答,依然說『我不知道』或回答不正確時,成人告訴其答案並要求兒童依照說一遍。
9. 給予肯定並增強 (confirmation) :當兒童說出答案時,成人必須肯定其回答,讓兒童知道他回答正確。 此時再示範一次擴展的句子,並給予或滿足兒童之前的要求,如給予幫助 (help) 、允許 (permission) 、信息 (Information) 、與之對話 (conversation) 或給予物品 (material).
- Sep 18 Thu 2008 22:13
[教學資源]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教學-隨機教學法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