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緩兒的語言發展比一般同年齡幼童慢,教師初次與孩子接觸時,必須先判斷他的身心年齡,使用適合此年齡層的互動模式與他進行互動。
例如,面對三歲的遲緩兒時,他可能只會說「爸爸、媽媽、抱抱」等疊字,教師如果使用較複雜的句子與他互動,指令過長或不明確,都可能造成孩子的困惑,必須調整說話的語氣與方式,以便融入孩子的世界。
如果孩子對情境感到陌生,可能會出現怕生、不說話等行為,但常發生的狀況是,家長說孩子在家裡可以說很多話,到了教室就變得不會說話。家長愈著急,語調愈急促,聲音就開始愈變愈大,但這只會讓孩子跟著愈緊張,表現出退縮的行為。
處理類似的狀況時,教師可請家長先放寬心,因為家長的情緒會連帶影響孩子。接著,帶孩子到遊戲角,選擇適合他年齡的玩具,陪他玩感興趣的玩具,放鬆孩子的心情,讓他對環境產生安全感後,再透過遊戲方式觀察孩子實際的語言能力。
如果孩子的語言能力只能說出簡單的詞彙,教師也可透過語音溝通板來誘發及促進孩子的語言,讓他練習說出更完整的句子。例如,教師可先錄下孩子所說出的詞彙,再播放給孩子聽,從一個詞彙、兩個詞彙,再慢慢增加詞彙量,等到累積足夠的詞彙量後,再增加句子,並漸漸延長句子的長度。以下教學案例,提供教師參考:
小昇三歲,會說簡單詞彙,如「蘋果、小狗、洗手、下雨」,但還無法建構出完整的句子。教師透過語音溝通板,先在板上上排錄下小昇已經會說的詞彙,並在下排錄下對應上排詞彙的句子。(如表一)
先讓小昇聽一次句子,並仿說,反覆進行幾次後,教師先按壓「蘋果」,讓小昇自行嘗試說出「我要吃蘋果」,學習運用句子。
如果孩子的認知能力較弱,也可僅設定一個主題,避免孩子錯亂,例如以四種不同的食物作為主題時,在句子中就可以都使用「我要吃」的句型,以加強句型的概念。
隨著孩子的進步,語言內容會更加豐富,教師也可以透過語音溝通板,引導孩子說四格故事。
首先,準備四張連續故事圖卡,在溝通板的上排先錄製孩子說的故事,等到孩子說完後,再根據孩子描述的狀況,適當加長句子的長度。(如表二)
語音溝通板對教師而言,就像是多了一個小幫手,對孩子而言,也多一個有趣的新朋友,有溝通板的協助,讓小昇從只會仿說簡單的詞彙,到現在已經能自主說出比較完整的句子。
【表一】
蘋果──我要吃蘋果
小狗──小狗在跑步
洗手──媽媽在洗手
下雨──外面在下雨
【表二】
唱生日快樂歌──小朋友在家一起唱生日快樂歌
再切生日蛋糕──然後哥哥拿著刀子切生日蛋糕
分好蛋糕──我把蛋糕一塊塊分到盤子裡面
把蛋糕吃掉了──最後把蛋糕吃到肚子裡.
轉自: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80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