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上了「社會性故事」的課程,
用來引導ASD兒童學習社會行為的一種方法,
重視他們對社會行為的了解,
並利用視覺教材及適當比例出現的句型來產生他們對該事件的內在語言。

在針對ASD兒童需要加強的社會技能設計一社會性故事之餘,
蔡老師也提醒我們
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的兒童相處時
或是處理他們的問題行為時,
也可以將「社會性故事」的概念放入我們的話語中,
運用比較「科學、理性、有條理」的語句
和我們的孩子溝通,
避免因問題行為產生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的情緒,
而且這些有條理的話,
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事件當下的情況、別人對他行為的觀感及事件發生時較適當的反應方式」

例如
有一次我讓三個孩子一起進行活動,
不過是以輪流練習的方式進行,
在輪到A或B的時候,C不時的發出聲音或拍打自己等刺激行為
我和他說:「現在的活動,每個人都會輪到,還沒有輪到C的時候,是等待的時間,等待時要安靜的等,輪到C的時候,C可以認真的回答。」
簡單的陳述當下情境及應對方式,
竟然很快的產生效果,
C的情緒果然比先前穩定許多。


時時把「社會性故事」應用在生活中,
不僅幫助孩子更了解狀況,
也能讓自己陳述事件時更有條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吳雅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